当前字体:[]     字体选择:   

科技奖专题:2023年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报道(三)

信息发布时间:2024/4/22   信息来源:本站

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紊乱临床诊疗策略及相关发病机制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黄薇团队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病,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是一种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障碍对女性健康的不良影响可能持续整个生命周期,因此,准确评估和纠正代谢紊乱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该团队开展“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紊乱临床诊疗策略及相关发病机制研究”项目研究,构建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代谢紊乱的诊治规范,个体化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生活质量;构建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不孕的诊疗规范,系统地指导临床规范治疗,提高了患者的妊娠率,降低了流产率,保护患者的生育能力;从遗传学、分子信号通路等多角度研究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关系,为开拓新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黄薇教授、范平教授带领团队,苦心钻研,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代谢紊乱的特征,从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多维度进行研究。从遗传学的角度,系统地探讨多个氧化应激基因变异与我国汉族风险的关系,率先发现多个基因变异与疾病相关联,证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氧化应激的遗传易感性,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突破口。通过临床前瞻性RCT研究和队列研究,制定科学评估和诊疗合并代谢紊乱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路径,不仅有效地纠正月经紊乱、高雄等临床症状,也显著改善患者的代谢紊乱,预防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通过全面系统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生育状况,提高了患者的妊娠率和活产率。基于以上创新成果,该项目荣获了2023年度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率先针对肥胖和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进行不同药物配伍治疗方案,有效改善代谢紊乱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代谢异常,国内外指南均建议采用调整生活方式及服用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治疗,但对药物选择和配伍尚无明确规范。该项目组针对肥胖和非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严重程度不一,率先实施分层管理,通过RCT研究对肥胖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联合治疗方案,而对于非肥胖者,采用单独二甲双胍治疗,均有效改善代谢紊乱、保护生殖健康和降低远期并发症,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生育的问题,率先采用多方面助孕方案,改善生育结局

    该项目开展有生育愿望或者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促排前预处理(减重、复方口服避孕药、二甲双胍);并率先用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促排卵治疗,采用RCT研究与传统的氯米芬进行比较;针对进行辅助助孕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由于氧化应激所致的卵子成熟度差,通过予以抗氧化剂——生长激素,改善卵子质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对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上研究表明经过预处理后采用来曲唑促排,明显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

    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氧化应激相关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口

    该项目从遗传学的角度,系统研究多个氧化应激基因变异与我国汉族风险的关系,率先发现多个基因变异与疾病相关联,证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氧化应激的遗传易感性,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小  结

    该项目组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课题资助,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指南和书籍的撰写,发表论文43篇,其中SCI论文28篇,他引986次,在国际会议上进行论文交流7次,国内会议20次。该项目成果已在国内多家医院进行了应用推广,连续11年主办国家级继教班,基层培训100余次,累计培训医护人员5000余人,使基层医生明确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掌握纠正代谢紊乱的诊疗规范,使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附件:科技奖专题:2023年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报道(三).pdf
 

    版权信息:四川省医学会   CopyRight © 2003 - 2007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
四川中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www.cmnt.cn
ICP 1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