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字体:[]     字体选择:   

科技奖专题:2023年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报道(四)

信息发布时间:2024/4/30

    心血管负荷中心创新平台的构建及临床推广应用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邓燕团队 


    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及隐匿性使其在临床上被发现时多已处于现症和终末期阶段,干预治疗效果差成本高。我国心血管疾病领域部分诊疗标准长期依赖/参照欧美国家制定的指南,忽略种族差异,从发病机制-风险因素-防治策略不能完全揭示和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病和转归的规律。负荷影像学,尤其是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快速、无创、无辐射,同时以其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有助于在疾病早期阶段发现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从而实现早诊早治,提升心血管疾病防治效率。

    邓燕教授团队自2010年以来制定严密研究方案,开展中国人超声心动图正常值临床应用研究,获得系列成果。研究成果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减轻我国日益沉重的疾病负担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以大样本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研究,建立了负荷状态中国人心脏结构功能正常参考值,同时对各种疾病负荷状态中国人心脏结构功能改变进行了相关研究,充分揭示种族差异可能带来的诊断误差,建立了《负荷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操作指南》《中国心血管超声造影增强检查专家共识》《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临床应用指南》等系列中国指南,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相关研究成果已成为行业诊断标准和规范。据此,《心血管负荷中心创新平台的构建及临床推广应用》项目荣获了2023年度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建立健全了中国人负荷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正常参考值

    在超声心动图心血管功能评价方面,该项目研究成果为建立中国人负荷超声心动图标准值,揭示了种族、年龄、性别、体表面积等因素带来的诊断误差,为我国心血管负荷影像参考值和疾病判读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


    将负荷超声心动图应用于不同种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

    轻度冠状动脉狭窄以其隐匿性及缺乏简单、无创、无辐射的评价手段而一直是心血管研究的难点及痛点,目前尚无有效技术对轻度冠状动脉狭窄进行量化评估。该项目研究成果通过应用四维超声心动图及超声VFM技术联合负荷超声心动图,对该类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液流场改变进行表征,为其早诊早治及随访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参数表征体系。研究发现传统负荷心电图因出现较高的假阳性率,尚无相关研究对假阳性率的真实性进行甄别。国外研究认为高血压或运动中高血压反应者更容易出现假阳性,该项目研究成果通过心肌声学造影技术,证实此“假阳性”并非“真假阳性”,而是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导致,从而为心肌缺血或心脏微血管病变诊断提供了更准确的评价手段。


    构筑全新的心血管负荷平台,建立健全全国标准化操作流程并推广应用

    国内外负荷实验室通常以单一负荷方式为主,无法对不同疾病进行一站式评估。 该项目研究成果通过硬件整合(负荷心电、直立倾斜试验系统、运动平板和踏车及超声心动图)及软件整合(动态心电/血压观测、肺超声、声学造影、斑点追踪成像、血流向量成像和四维超声心动图技术), 对多种心血管疾病进行“量体裁衣”式精准评价。同时,作为目前唯一一家国内研究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为国际负荷超声心动图研究项目“SE2030”的中国中心,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心血管负荷技术的应用,提升我国心血管负荷的国际地位。


    小 结

    该研究成果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心血管负荷中心平台并在多家大型三甲医院进行推广应用。新型心血管负荷中心平台的创建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心血管临床全面系统准确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该项目研究成果的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性能指标在心血管超声领域的同类成果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通过牵头制定指南、编写国家规划教材、主办国内外权威学术会议、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进修医师以及赴基层医院技术指导等形式,使该项目成果在国内外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应用。



附件:科技奖专题:2023年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报道(四).pdf
 

    版权信息:四川省医学会   CopyRight © 2003 - 2007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
成都易通三石软件工作室
ICP 11024768